东汉那个末年阵容(东汉末年最后谁赢了)

分类:游戏新闻2024-04-21

本文目录

  1. 东汉末年有哪些诸侯
  2. 东汉末年的十位皇帝
  3. 东汉末年三国人物录是什么

一、东汉末年有哪些诸侯

东汉末年各诸侯的割据形式

东汉末年,经过黄巾起义的冲击后,东汉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名存实亡,各地诸侯纷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经过长期的争战后,在河北,袁绍先是驱逐了韩馥占据了冀州,然后击败了占据幽州的公孙瓒和盘踞各地的黄巾军残余统一了河北的冀州、幷州、幽州、青州之地。在中原地区,曹操在兖州打败并收编了黄巾军的残余站稳了脚跟,然后乘董卓的残部火并之机迎汉献帝迁都许昌,趁势夺取了雍州、司隶、豫州、徐州等地统一中原地区,并在随后接受了张绣的投降占据了荆州的宛城一带的地区。在江东,孙策打败了刘繇等人占据了大部分的扬州,后来在孙权时又打败了士氏一族占据了交州,并占领了原来袁术的地盘寿春、庐州一带的地盘完整的拥有了扬州。而刘表则在荆州当地蔡氏一族的帮助下统治了荆州长达20多年。其他的地区则是汉中是张鲁的地盘,西凉是马腾、韩遂的根据地,刘焉、刘璋父子占有了益州。后来爆发了官渡之战,曹操打败了袁绍,一句夺取了河北四州,基本上统一了当时中国的北方地区。后来曹操南下荆州,刘表已死,其子刘琮投降,刘备联合孙权与曹操决战于赤壁,曹操大败。荆州为曹、刘、孙三家所分割。刘备占据了荆州南方四郡又向孙权借的江陵,后入川吞了刘璋。此时的曹操则灭了西凉的马腾、韩遂与汉中的张鲁,却不想汉中后来被刘备夺去了。虽然如此,曹操也已经是完整的占据了北方了。就在刘备取蜀、夺陇之时,孙权趁机吃掉了刘备在荆州的地盘,杀了关羽。正在此时,曹***,其子曹丕篡汉自立,废了汉献帝,建立了魏国。刘备在群臣劝谏下登基称帝,建立蜀汉。称帝后刘备大举伐吴,却在夷陵之战被陆逊打得大败,最终郁闷得病死在白帝城,蜀国的国土也就仅有益州和汉中了。而孙吴的国土则包括了荆州(除宛城,宛城一直都在曹魏手上)、扬州、交州。刘备死后,在诸葛亮的执政下,蜀吴关系正常化,后来孙权也称帝了。在曹丕篡汉自立后三国时代正式开始,而孙权称帝,则是三国正式进入了三帝并立的局面!

东汉末年的诸侯一共有多少个

比较著名的有,公孙瓒,袁绍,刘备,韩馥,孔融,陶谦,吕布,曹操,张绣,董卓,马腾,韩遂,刘焉,刘表,韩玄,孙坚,严白虎等,九城的游戏热血无双非常完整的收录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后的所有军阀势力

东汉末年多少诸侯国

董卓关西军阀系统(董卓、李催、郭汜、樊稠、张济、张绣、杨奉、韩暹、杨定、董承、吕布、张杨。。)其中,吕布、张杨属关西军阀幷州军系统。

西凉军阀系统(马腾、马超、韩遂、杨秋、梁兴、马玩。。)

南方军阀系统(刘焉、刘璋、张鲁、刘表、刘繇、袁术、孙坚、孙策、孙权、士夔。。)

北方军阀系统(袁绍、韩馥、刘虞、公孙瓒、公孙度、张邈、曹操、陶谦、埂备、刘岱、孔融。。)

东汉末年为何诸侯战乱

高中历史课本上讲的,秦朝采取郡县制,很容易让人误解为分封制度消失。实际上,即使高中历史课本,也提到过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八王之乱”等等。这些说明分封制度并没有消失。实际历史上,分封制一直存在。而分封制和郡县制并不对立,是可以共存的。24史(25、26史)我仅仅看到《宋史》,很多东西很没有看到。似乎只有宋朝和清朝的分封较少,剩下的朝代分封制度都很明显。

东汉时期,由于吸取了西汉吴楚七国之乱和推恩令的教训,采取的是两种办法:1、依然遵循“非刘莫王、非功莫侯”的原则,仅有外戚有时候例外;2、王侯仅仅享有封地的食邑,而没有行政权。所以,东汉末年的混乱,和分封制没有任何关系。

东汉中期,由于很多小皇帝继位,导致了宦官外戚轮流掌权,到了桓灵二帝时期,就出现了“党锢之争”。由于政治混乱,民不聊生,所以爆发了“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时候,东汉的刺史、州牧的权利得到了扩大,形成了一部分半独立势力。而董卓之乱,加剧了这一情况,各地诸侯纷纷建立自己的势力。这厂的诸侯,并非周朝时期的诸侯。他们大部分是汉朝的刺史或者州牧,虽然他们大部分有爵位,都被封为XX侯。比如我们熟知的陶谦、张杨、袁绍、袁术、公孙瓒等等,基本都是这种情况。

而刘备、曹操和孙权,则略有不同。刘备靠著平定黄巾之乱起家,当了几任县令、几任县丞,由于不满朝政罢官。后来投奔公孙瓒,被封为别部司马。再来就是救陶谦,被陶谦推举为徐州牧,才正式成为割据势力的一份子。曹操是在兖州刺史刘岱死后,被鲍信推举为兖州牧发的家。孙坚由于和袁术关系很好,所以帮助袁术杀掉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郡守张咨,为袁术取得了安身之地。又自己打败了董卓,撤兵的时候被董卓任命的荆州刺史刘表杀死。孙策就跟随了袁术,长大后,从袁术手中借兵取得了东吴。孙权继承父兄基业,镇守江东。

曹操在帮助汉献帝稳固洛阳以后,被封为武平侯,也就是说,之前的割据时期,都没有侯爵。不过,曹操的父亲是费亭侯,理论上曹嵩一死,曹操就能世袭费亭侯。

刘备是在被吕布击败,投奔曹操的时候,被封为宜城亭侯的。而孙权则要等到偷袭关羽以后,才被曹操把持的汉***封为南昌侯。

东汉末年有哪几个国家?

要说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那就是一个,就是当时名义上的***,汉朝!

要说自己称帝的,那就有好几个了!像魏、蜀、吴,还有三国前期,袁术建的那个国家,虽然很快就被灭了,但是他也是称帝了的,所以也能算个!然后就是西晋、东晋,再后十六国,南北朝,最后到隋朝!

东汉末年那些诸侯是不是真的想救天子? 10分

不是!为了在利益中分一杯羹扩大自己,扩充自己的实力。后来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说明

二、东汉末年的十位皇帝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5任文帝刘恒BC179—BC156年在位23年

第6任景帝刘启BC156—BC140年在位16年

第7任武帝刘彻BC140—BC86年在位54年

第8任昭帝刘弗陵BC86—BC73年在位14年

第9任少帝刘贺BC73年

第10任宣帝刘询BC73—BC48年在位26年

第11任元帝刘奭BC48—BC32年在位16年

第12任成帝刘骜BC32—BC6年在位26年

第13任哀帝刘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刘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西汉王朝共15帝立国215年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新王朝共1帝立国15年

玄汉王朝23—25年首都长安

第1任更始帝刘玄23—25年在位3年

玄汉王朝共1帝立国3年

东汉王朝25—220年首都洛阳

第1任光武帝刘秀25—58年在位34年(原名刘绣)

第2任明帝刘庄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刘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刘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殇帝刘隆106年

第6任安帝刘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婴帝刘懿126年

第8任顺帝刘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冲帝刘炳145年

第10任质帝刘缵146年

第11任桓帝刘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灵帝刘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刘辩190年

第14任献帝刘协190—220年在位31年东汉王朝END

东汉王朝共14帝立国196年

两汉共29帝立国411年END

三、东汉末年三国人物录是什么

一、汉势力:

袁绍势力(汉势力之一):张颌、高览、高干、高柔、马延、文丑、颜良、田丰、鞠义、沮授、淳于琼、袁熙、袁谭、袁尚、阎柔、吕翔、逢纪、郭图、许攸、郭援、审配、韩猛、蒋奇、韩莒子、蒋义渠。

公孙瓒势力(汉势力之一):公孙范、关靖、皱丹、王斗、赵云、公孙越、公孙续、严纲、单经、田楷。

刘表势力(汉势力之一):刘琮、刘琦、蔡瑁、蔡中、蔡和、王威、黄祖、甘宁、蒯越、蒯良、陈生、张虎、张允、刘先、文聘、韩玄、黄忠、魏延、金旋、巩志、刘度、刘贤、陈应、、鲍隆、赵范、王粲、吕公、苏飞、霍峻。

刘焉势力(汉势力之一):张任、董和、刘璋、冷苞、杨怀、严颜、张松、法正、许靖、庞义、刘巴,黄权、吴懿、费祎、卓膺、李严、吴兰、雷铜、李恢、张翼、秦宓、谯周、吕义、霍峻、邓芝、杨洪、周群、费诗、孟达。

江东势力(汉势力之一,刘繇、王朗、严白虎势力):张英、笮融、薛礼、樊能、陈横、于糜太史慈、严兴、许贡。

袁术势力(汉势力之一):俞涉、纪灵、张勋、袁胤、陈纪、雷薄、韩暹、陈兰、桥蕤、乐就、韩浩、史涣、杨弘、杨大将、韩胤、李灵、袁耀、梁纲。

陶谦势力(汉势力之一):曹豹、糜芳、糜竺、乍融、孙观、尹礼、陈圭、陈登、张闿、臧霸。

董卓势力(汉势力之一):吕布、华雄、张辽、李儒、李肃、李傕、郭汜、张绣、张济、牛辅、樊稠、李蒙、王方、胡轸、徐荣、董旻。

马腾势力(汉势力之一):马超、马铁、马休、马岱、庞德、韩遂、杨秋、李堪、梁兴、候选、成宜、张横、阎行、成公英。

二、魏势力:

曹操、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郭嘉、陈宫、戏志才、满宠、毛介、崔炎、陈群、司马朗、董昭、刘晔、吕虔、徐晃、张辽、张郃、于禁、乐进、李典、典韦、许诸、庞德、臧霸、李通、文聘、曹丕、曹宇、曹昂、曹植、曹彰、曹纯、曹休、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敦、夏侯威、夏侯玄、夏侯霸、夏侯尚、曹安民、夏侯惠、夏侯和、夏侯恩、司马懿、徐质、典满等。蜀势力: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诸葛亮、庞统、法正、董和、姜维、蒋琬、费祎、诸葛均、诸葛瞻、徐庶、刘封、孟达、张苞、关兴、关平、关索、张南、霍峻、吕凯、陈寿、王平、张翼、张绍、廖化、马忠、马岱、张嶷、马谡、马良、谯周、吴懿、吴班、杨仪、夏侯霸、尹黙、周仓王甫、傅士仁、糜芳、糜竺、张达、范疆等。

三、吴势力:

孙坚、孙策、孙权、孙休、孙秀、孙俊、孙琳、孙皓、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张昭、张紘、顾雍、太史慈、甘宁、陆抗、程普、黄盖、韩当、周泰、潘璋、凌统、丁奉、丁封、张休顾谭、韩综、陈表、陈武子、太史享、周循、吕范、薛综、朱异、朱恒、吕据、濮阳兴、楼玄、张悌、陶瑢、宋谦等。